好的,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原意不变,同时加入更多细节和描述,使内容更丰富且流畅。
---
作者:莫孤烟
电影《大决战》中,有一个经典场景令人印象深刻:廖耀湘的参谋长紧急向他汇报,说在台安发现了东野主力部队,认为兵团已无可能直接突入营口。廖耀湘却坚定地反驳,台安最多只有一个独立师,不可能是敌人的主力。参谋长不依不饶,指出独立师装备不足重炮,敌军的火力如此强大,绝对是主力部队无疑。紧接着,镜头切换到林彪、罗荣桓和刘伯承三人之间的对话。罗荣桓坦言,辽南独立第二师动用了缴获的十几门重炮,敌人被误认为是主力大军,因此被迫撤退。电影的叙述表明,在东野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过程中,辽南独立第二师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不过,这种说法后来引发了较大争议。东野第八纵队的老兵们纷纷表示,廖耀湘之所以放弃从营口突破,根本原因是八纵的坚决阻击。可电影中连八纵的名字都未曾提及,显然是极其不公平的。这一历史细节,有必要进行详细梳理。
锦州之战结束后,战局依然复杂而胶着。林彪似乎并不打算固守锦州,反而下达了大规模转移的命令,要求各纵队至少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,运送武器弹药和各种后勤物资。锦州城防工事与飞机场全部被炸毁,目的是为将来重新夺回锦州做准备。东野忙得焦头烂额进行“大搬家”,而此时,阻击廖耀湘兵团转战营口的黑山防线仍在坚守。东野大规模抢运物资的动作,给远在沈阳督战的蒋介石造成了误判,他以为敌军已伤亡惨重,无法继续战斗,凭借廖兵团五个军、十二个师和数百门重炮的强大兵力,夺回锦州指日可待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廖耀湘和沈阳的卫立煌各持己见,一个想继续进攻营口,一个主张退守沈阳,双方迟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。结果,宝贵的整整一周时间,就这样在互相推诿和争论中白白流失了。
直到10月20日晚,长春守军宣布起义投诚,林彪终于下定决心,要全歼廖兵团。而蒋介石也彻底放弃了反攻锦州的念头,批准了廖兵团直接突围营口的计划。由于廖兵团南下必经黑山、大虎山以东以南地区,因此新一轮对黑山、大虎山的猛烈攻势再次爆发。
这次进攻比之前更加激烈,甚至让一贯敏锐洞察战局的林彪也产生了误判,以为廖兵团是在向锦州方向撤退,“营口方向无战事可打”。他下令各纵队采取“拦头截尾、重点打中间”的战术,战场布置在彰武和新立屯之间。
然而,战场形势瞬息万变,连林彪也难以完全掌控局势。廖兵团确实计划前往营口,而台安是必经要道。辽南的东野主力部队原本是第四纵队,但辽沈战役爆发后,第四纵队调往北宁线,参加攻占锦州作战。留在辽南的仅有军区独立第二师。为了阻断廖兵团退路,这支只有七千人的独立师不顾长途奔袭百余公里的艰辛,毅然在大虎山至台安的公路上与敌人展开激烈遭遇战。
独立第二师师长左叶,是秋收起义的老红军,曾最早上井冈山,战斗经验丰富,意志坚定。在他的指挥下,独立师奋勇反击,打乱了廖兵团的阵脚。正当双方激战正酣时,东野作战处处长苏静带领一个炮兵连驰援,正如电影所展现,他们将缴获的十几门重炮全数上阵,炮弹几乎打空,火力猛烈压制敌军。
廖兵团前卫是49军,军长郑庭笈原本不愿前往营口,更想撤回沈阳。当独立师重炮猛烈轰击时,他立即向卫立煌越级汇报,极力夸大敌情。惊弓之鸟般的廖耀湘判断前方退路受阻,下令前卫部队收缩阵地。
如果仅仅把独立第二师凭借十几门重炮吓退廖兵团,那就过于简单化了当时复杂的战局。事实上,战争局势远比外界所想的更加错综复杂。
主席早已预见廖兵团可能借助营口的海上通道撤退,因此在攻锦期间多次提醒林彪必须派兵控制营口。然而日理万机的林彪疏忽了这一关键提醒,导致蒋军52军从鞍山迅速出动,一天之内便占领营口,几乎未遇实质阻击。
林彪意识到事态严重,立即向八纵发电,要求他们在大虎山以东截断敌人退路,并在台安东北侧积极迎击敌军。
是否能全歼廖兵团,关键就在于能否切断其南逃的路线。负责大虎山防御的第十纵队第三十师担心敌军会从南边迂回包抄,师长方强特意写信给八纵司令段苏权,请求保障其右翼安全。沉稳老练的段苏权结合林彪的指令和三十师请求,从兵力中抽调二十二师前往大虎山南侧阻击敌军。
凌晨三点,二十二师迅速进入阵地。仅仅四小时后,敌军发起炮击,弹雨如潮。巧合的是,发起进攻的蒋军编号同样是二十二师,隶属五大王牌之一的新六军。这两支编号相同的部队展开鏖战一整天。蒋军六次猛攻全部被击退,未能突破防线。
与此同时,八纵二十三师和二十四师兵分两路,向台安紧急推进,边走边动员士气,向官兵们强调此役的重要性——辽沈战役能否取得全胜,关键在此一役。
二十三师行进至六间房时,与廖兵团四十九军前卫一零五师遭遇激战。经过一天苦战,蒋军被迫向北撤退。通过俘虏审讯得知,一零五师正是廖兵团的前锋部队,南下目的就是穿过台安去营口。八纵迅速将这一重要情报报告林彪,原本错综复杂的战局顿时豁然开朗。
蒋军一方则各怀鬼胎。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不仅未将一零五师受阻的实情告知廖耀湘,也未通知友军新六军,而是直接向卫立煌汇报,言辞夸张,刻意渲染战局严峻。结果如他所愿,收到了撤退回沈阳的命令。
此时,廖耀湘仍率部猛攻黑山、大虎山,意图为后续部队开辟南逃通道。对四十九军计划撤回沈阳毫不知情,且其兵团部竟被第三纵队一个营误击,形势愈发不利。最终,南逃蒋军在台安被迫转向东行,原定南撤营口的计划彻底破产。
在这场切断廖兵团南逃营口的关键战役中,辽南独立第二师与八纵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历史事实应当公正客观呈现,偏颇或忽略一方,都是不应当的。
在整个辽西围歼战中,东野八纵歼灭了敌军二十二师大部,重创了新六军一个师和新三军一个师,毙伤俘敌达一万一千余人,发挥了决定性的战役作用。只是从戏剧效果来看,独立二师利用缴获重炮吓退敌军的传奇故事更为引人注目,也许这就是电影中忽略对八纵提及的原因所在吧。
深耕战争史,弘扬正能量,欢迎投稿,私信必复。
---
改写完成,你觉得这样写有没有更细腻一些?如果需要,我可以继续调整风格或者加深某些部分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涌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